二外:21世纪最宝贵的不是人才

  一个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毕业的研究生,本科是新闻专业,研究生是西方影视艺术研究(好像)。毕业时考取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公费博士,由于联系了工作,学校同意把她转成在职博士研究生,然而,一墙之隔的用人单位不允许,所以她放弃了这个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公费博士”的深造机会,开始了她的职业人生。

  一年将满,跟她一起到这个单位的其它部门的研究生们,在“管理岗”上很快要顺顺利利通过中级职称评定,而她——由于一场旨在“提高教工工作积极性”的内部改革,虽然在机关单位——党委宣传部工作,负责的是新闻采编、报纸编辑等工作,却从“管理岗”变成了“专业技术岗”。

  新的制度下,干满一年之后她的月薪减少了400多,原本在学校轻松评定的“中级职称”变成了社会化评审,意味着每年少拿4000多到5000元的她还得自己额外掏几千块钱报各种各样的报名费、培训费、考试费,去一一考下名目繁多的各种证书,然后还未必能够通过评审。

  变成“专业技术岗”以后,她未来的发展道路,从原来既可以走管理岗位晋级又可以走社会化评审晋级,变成了只能通过社会化评审晋级,中级职称的评定即时顺利也比同时进单位的其他研究生晚了一年,自己的减薪和别人的加薪综合计算,每年比同学历同工龄同样类型工作的人少了上万元收入,还要额外负担数千元……

  最为搞笑的时,新闻出版署的相关部门明确答复,人家根本不承认一个学校的党委宣传部门管理的“学院院报编辑”有资格参加他们的中级职称评审。

  一厢情愿要把员工推倒社会化评审的学校,居然让员工“自己去投诉”新闻出版署,理由是“北京市教工委”有文件规定可以参加该类型评审。新闻出版署觉得可笑,我也觉得可笑——北京市教工委的文件,凭什么管到了国家新闻出版署?!学校的不合理制度,凭什么要求员工以个人力量去跟一个国家管理部门对抗?!

[以上信息截至2006年4月17日上午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此后情况可能会有变化,特此声明]

  我今年七月在二外“一年试用期”正式满,试用期完了,我也要走了。当初接受这“一年试用期”,接受签约前谈好的“2000以上”变成合同上的“工资1000+奖金600”,本来就是抱着报答我们部门领导的知遇之恩和做完自己上学期间为学校做而没做完的工作的目的而留在现在的岗位工作的。

  我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工作,自己掏钱为学校和网通一个“校园网不得接入职工、家属楼”的协议买单,自己的设备自己的网费自己的时间,戴着“试用期”的帽子给学校工作一年,算是报答只给了我毕业证但没有给我学位证的母校了。

  一年满了,家里生病的父亲需要照顾,我也害怕“工作时间越长薪酬越低”的下场。我选择了离开,成为这场“内改”风波中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的幸运儿。

  我记得在入职前培训的时候,一位二外人事部门的领导的这样一句话:“我们鼓励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积极主动地进行深造,谋求更高的学历,学校也会创造和提供大量的机会和条件;但不鼓励管理和教辅岗位的老师们考更高的学历,进行更深的钻研……”。从那一天起,我就知道我留在这个地方永无发展前途。

  一个到现在还期望着各种专业人才愿意“拿一两千块钱,给学校无私奉献”的学校人事部门,她们认为21世纪最宝贵的并不是人才!

  中国有句俗话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其实这句话没有任何意义,在有的地方,可以把这句话完整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分耕耘十分收获”,而在我能看到和体验到的某些地方,这句话完整了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分耕耘一分收获”。

  感谢母校给我机会见识了中学时代政治课本上学习到但是还没见识过的“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模式。

               

二外:21世纪最宝贵的不是人才》上有7条评论

  1. 小李刀刀 文章作者

    [quote=learntofly]早走早好,干点正经事。。。[/quote]

    你这家伙,辞职之后去哪了?

  2. 依娃

    阿。。。?
    所以。。。祝你好运刀刀~~~~~~~~~

  3. 緋呂

    干多干少一个样。

    我工作的地方也是这样的大锅饭。

    还在局里混着的原因就是这个工作能给我更多空闲的时间。不然,也早就捡包袱走人了。

  4. 小李刀刀 文章作者

    [quote=nvtour]学弟,看到留言了吗?[/quote]
    已经给你回信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