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的枷锁——评《求求你表扬我》

看《求求你表扬我》的动机主要是冲着范伟去的,这两年对范伟的表演风格着实喜欢,朋友一说这是范伟主演的,我就产生了看的兴趣。

但是看的时候,更多地是觉得一种沉重。这部电影应该算得上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了吧,影片中的几个重要人物,古记者是一个很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记者,一方面对杨红旗的要求表扬,始终坚持要有事实根据不报假新闻的态度,另一方面在杨胜利带着遗憾死去之后,却因“我不杀伯约,伯约却因我而死”类似的原因而深深自责,甚至因此而产生了性格上的重大变化,最终连他的女友都很无奈地离他而去。杨红旗是一个在这个时代已经很难找到的忠厚老实人的典型,做了好事到报社要求表扬的动机只不过是为了让自己临死的父亲能知道自己的善良而能够得到慰籍。杨胜利则是中国社会传统观念中的那种极为崇高的模范形象,一生穷困潦倒,自己的生活处处艰难,却在工作、在对社会和国家方面处处无私奉献。

我在看到古记者第一次拜访杨胜利那一段的时候,心里很沉重。杨胜利的精神的确是很崇高很令人敬仰,但却不应该是电影拿来大力宣扬的模范,现在中国社会与建国初期、六七十年代那个时候相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今天的社会,多少有钱人每天纸醉金迷,开始享受所谓的“资本主义腐朽生活方式”?凭什么对他们可以没有道德上的要求,却反复强调社会中下层的劳动人民却要“无私奉献”、“舍己为人”?我们的舆论一方面在呼吁道德,呼吁大家要奉献,要无私,要“我为人人”,一方面在“破旧立新”,宣扬“个性自由”,而且从所看到的绝大部分影片、电视剧,都是在宣扬本身并不处于富裕层面的劳动人民怎么样“舍小家为大家”,“舍个人为集体”。

我觉得这是社会的不公平,既然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凭什么就是穷人应该奉献,富人的享受合理?即使从道德之外的角度去分析,穷人做好事,力量终究有限,就像捐助希望工程,穷人的奉献,最终要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去达到最终的目的,而这个过程中,如果有贪污腐败、挪用公款之类的情况存在,做好事的人也无法知道无法追究,而像成龙慈善基金会这样的组织和个人所捐助的,第一部用那么多中间环节,第二即使在中间环节出现了问题,他也有能力去追究。

我们习惯于用道德的枷锁来规范自然人的社会行为,可是实际上道德的作用只能是好人更好,却很少能使坏人变好。

杨胜利的一生,或许能过得更好,进而改变了杨红旗的一生,可是就是杨胜利墙上那无数的“精神奖励”同时也是精神枷锁的奖状,锁住了杨胜利的一生,这是制度的悲哀。《求求你,表扬我吧》的片尾,杨红旗对古记者说他救的那个女孩来找他请求原谅,被他“干”了,古记者没有相信,影片也没有追究,可是我认为杨红旗的话真实的可能性比撒谎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得多。正是社会的不公平,最后使得好人对社会公平失去了信心,好人也变成了坏人。

想象一下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如果社会本身以巨大的压力在逼迫着好人变坏,那只能是一个恶性循环,口头空喊是不可能把道德叫回来的。

古人讲究“人心向背”,对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是这样,对社会也是这样,当这个社会失去人心的时候,好人真的会变坏。

所以中国的现状不是要给好人上枷锁,不是设法让好人更好,更迫在眉睫的是给好人信心,找回已经失去而不是正在失去的社会公平。

本条目发布于。属于指手划脚分类。
               

好人的枷锁——评《求求你表扬我》》上有1条评论

  1. Rourou

    只要活着不损坏别人的利益,他就是好人

评论已关闭。